茶与佛教之缘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 —— 木子茶语第2期(陈照年)

     我国地域辽阔,名山遍布,名山有名寺,名寺出名茶。中国茶的发现、利用、栽培和名茶制作及茶文化的传播,佛门僧人立下不世之功。

    僧人饮茶盛于中唐,比世俗茶事早几百年。唐封演《封氏闻见记》有记载:唐玄宗开元年间,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,大兴禅教,学禅时不睡不吃晚餐,只许饮茶。禅僧各自怀侠,到处煮饮,从此仿效,遂成风俗。正如唐诗人李咸用《情僧寄茶诗》所说:“空门少年初志坚,摘芳为药除睡眠。”茶与佛门结下了不解之缘。佛教僧人谓茶有“三德”:一是坐禅时通夜不眠,助精神;二是帮助消化、轻神气;三是茶为不发,能抑制性。所以饮茶正好迎合了佛教的道德观念。佛教界视茶为“神物”,用茶“祭天祀神”,由于茶的本性和功用既符合佛教戒规,又能提神和消除疲劳,因此,自古以来在中国一直有“茶禅一味”之说。
   中国茶圣陆羽本身就是佛门出身,他生于唐开元二十一年(733年),3岁时育于竟陵龙盖寺,由主持僧智积抚养,9岁跟积公学佛,11岁逃离寺院,流落江湖学艺有成,28岁后交了个和尚朋友,就是诗人皎然,又称僧皎然,长住湖州杼山。陆羽自幼就跟着积公学习煮茶技艺,并爱上这门技艺,终于在建中元年(780年),48岁时在湖州完成了《茶经》的写作。这是一部中国僧人种茶、制茶、烹茶、饮茶的生活经验和技艺的总结,是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。
    我国历史名茶,多数与佛门有关。如蒙顶茶产于佛教盛地的四川蒙山。蒙山,古木参天,寺院罗列。天盖寺、永兴寺、千佛寺、静居庵等几十处寺院星罗其布。其环境幽雅,林木苍翠,清泉遍壑,绿树红宇,风景优美。寺院周围,道旁山间,遍布茶园。蒙顶山的古天梯、蒙泉井、蒙茶仙姑、皇茶园等古迹遗址,神话传说更增添了蒙山仙茶的神秘。“蒙茸香叶如轻罗,自唐进贡入天府”,蒙顶茶远在东汉时代,人们就称它为“圣杨花”、“吉祥蕊”,僧尼采制后奉献给地方官。从唐朝开始作为贡茶,一直沿袭到清朝,千年岁月,皆为贡品。茶的品名有雷鸣、雾钟、雀舌、鸟嘴、白毫、甘露、石花、黄芽、米芽、万春银叶、玉叶长春等。蒙顶茶是我国名茶中的一颗灿烂明珠,历代许多名人学士写了不少称颂诗篇。如唐代李白诗句:“扬子江中水,蒙山顶上茶”,流传千古。白居易在琴茶诗中有“琴里知闻唯渌水,茶中故旧是蒙山”,把蒙顶茶和最有名的古典“渌水”曲牌相提并赞,表达了对蒙顶茶的酷爱。唐朝黎阳王品饮蒙顶茶后有句“若教陆羽持公论,应是人间第一茶”。宋代诗人范成大诗句:“蜀上茶称圣,蒙山味独珍”,赞美蒙顶茶品质之优。清朝赵恒试蒙山茶诗中有“色淡香长品自仙”之句,近代也有诗称赞:“万紫千红花色新,春报极品味独珍,银毫金光冠千球,叶凝琼香胜仙茗’’。可见蒙顶茶在我国历史上有着崇高声誉。
    华顶云雾茶产于我国佛教天台宗的浙江天台山。据记载早在汉朝东汉道士葛玄植茶上华顶,到五世纪茶叶又有发展,隋唐以后已很有名。北齐佛僧慧思的子尔智顗来天台撰述佛教经义,成为天台宗,实行戒酒坐禅,提倡饮茶驱睡,并在寺院周围山峰发展种茶。茶除供僧侣饮用外,还作为招待来“朝拜”的客人之用。传说隋炀帝杨广在江都生病,天台山智藏和尚曾携带天台茶去给他治病,自此饮茶传入北方各地。唐朝僧人释皎然饮茶歌有“丹丘羽人轻玉食,采茶饮之生羽翼”之句,鼓吹饮茶可成仙。
    天台寺后称国清寺,建于隋炀帝为晋王时,国清寺拥有僧侣四千人,规模之大,盛况空前。传到唐代,声名远播。日本高僧最澄于公元804年到国清寺学佛,归国之际,携带茶籽试种在滋贺县阪本村山中。次年日本弘法大师空海再度入唐,又携回大量茶籽,分种各地。
    公元1189年,日本荣西禅师来我国研究佛教,去遍浙江名盛和寺庙,归国时也携回茶籽,在日本传授种茶技术,极力提倡饮茶,并著《吃茶养生记》一书。天台山国清寺成为我国佛教天台宗,也是日本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。天台茶传入日本一千多年,表明了中日两国友好往来历史悠久,中日两国人民友谊之深。
    武夷岩茶产于福建武夷山。宋朝范仲淹斗茶歌:“年年春自东南来,建溪先暖水微开,溪边奇茗冠天下,武夷仙人自古栽”。赞美武夷僧人栽制的茶品之佳。相传有一崇安县令久病难治,武夷山天心寺和尚以茶进献,县令饮后感觉神奇,病疾消除,十分感激而亲临茶崖,把身上穿的红袍披在茶树上,焚香礼拜,此茶得名为“大红袍”。武夷山三十六座峰,九十九奇岩,岩峰交错,翠岗起伏,溪流纵横。山中悬崖高耸,峪坑深幽,佛殿寺院,罗列其中,是我国的名山胜地。岩岩有茶,非岩不茶。茶树生长在山坑岩壑之间,日照短,湿度大,风化后的岩石园土富含矿物质、有机质,所产茶品有半天腰、白鸡冠、不知春、红梅、水仙、肉桂、桃仁、铁罗汉等,其品质“活、甘、清、香”,自古以来为中外人民所珍爱。
    佛教僧人对我国茶叶栽培、制作有很大贡献,创造了许多历史名茶,并长盛不衰,至今延续发展。如:云南昆明五华寺产的“五华茶”,大理荡山寺产的“感通茶”,四川峨眉山黑水寺产的“峨蕊子”,湖北远安鹿苑寺产“鹿苑茶”,浙江台州天台山普门寺产“紫凝茶”,天封寺产的“魏岭茶”,国清寺产“小溪茶”,富阳延寿院产的“西庵茶”,天目山太子庙、龙须庵产的“天目云雾”,杭州灵隐寺、龙井寺产的“龙井茶”,舟山群岛普陀山寺产的“普陀茶”,善溪开寿寺产的“慈溪茶”,景宁惠明寺产的“惠明茶”,湖南宁乡密印寺产的“沩山毛尖”,岳阳君山寺产的“君山银针”,白鹤寺产“白鹤茶”,武冈古山寺产“云山茶”,道僧洞产“黄石毛峰”,敬亭山财神庙产“敬亭绿”,松萝庵产“松萝茶”,黄山松谷庵、吊桥庵、云谷寺、慈光阁、半山寺产“黄山毛峰”,皖南休宁县松萝结庵产“屯绿”,福建长汀玉泉寺产“玉泉茶”,安溪松头乡佛徒魏饮产“铁观音”,江苏常州普福寺产“虞山茶”,东山洞庭寺产“碧螺春”,苏州水月寺产“水月茶”,广东惠州罗浮山寺产“罗浮茶”,化州琉璃庵产“琉璃茶”,江西庐山东林寺院产“庐山云雾”等历史名茶都是僧人创造出来的。
    寺院僧人品茶是参禅的序曲,是以参禅为目的。早在宋朝,名山寺院举办品茶宴会,坐谈佛经就已成为寺院活动内容之一。明朝寺院茶宴已经十分盛行,有诗为证:“高灯喜雨坐僧楼,共话茶杯意更幽,万丈龙潭飞瀑倒,五峰鹤树湿云收。碑含御制侵苔碧,径启昙花拂曙秋,还似凌霄好风月,海门东望大江流”(明代《夜坐径山松源楼联句》诗)。寺院煎茶敬客已制度化,大寺院一般都有专用茶室、茶堂、斋会茶寮、茶棚。茶渗入到佛事活动的方方面面,成为佛门不可缺少的饮料。
    佛门饮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佛教仪式,禅的含义是“静虑”、“思维修”,是一种宗教,一种哲学,提供的是一种自我探究的办法。而茶能使人静心、轻身、益思、慰孤独,能使人宁静、催人奋发、润人肠胃、荡涤人的灵魂。基于茶有“三德”形成的“茶禅一味”的禅宗茶道,表现出得海纳百川,虚怀若谷的风度,从茶中寻味,认为茶道就是求知之道,追求茶更内在的涵义,进入更深的探究和思考,禅宗茶道促进了中国茶道的形成和发展。

 


24/09/2009 07:16 分类: 评论(2) 阅读()
 

2条回应:“木子茶语第2期——《茶与佛教之缘》”

发表评论

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